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闻(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1-07-13     浏览次数:

怀川大地的一朵武术奇葩——猿仙通背拳

为了解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猿仙通背拳现在的发展现状,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2011年7月12日,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师生一行13人在焦作猿仙通背拳研究会会长李新平的带领下参观了猿仙通背拳的发源地,追寻猿仙通背拳的历史,并与该拳传人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和拳师交流和一些史料记载民间传说,我们了解到猿仙通背拳始创于太行山深处的千年古刹净影寺。净影寺僧人历来就有习武传统。北宋年间,净影寺僧人模仿猿猴动作创立一套拳法,因其极具威力而又不失轻灵之态,后人取名为"猿仙通背拳"。 宋时净影寺和尚众多,香火旺盛,广结善缘,收容贫家子弟学文习武,猿仙通背拳遂逐步向南太行山一带民间流传。

今天我们所到之处是焦作市中站区高窑河村,就是练习猿仙通背拳的先人们世代练拳之地。纵观猿仙通背拳的发展历史,其在清咸丰年间一度声名大噪,威震京师,被御匾赞誉为“雄风柳絮”。 清咸丰年间,猿仙通背拳第八代拳师郭再汾得中武举,进京殿试。在演武场上,郭再汾以其卓越的武功惊震四座,受到了武场监考管的高度赞扬。咸丰皇帝赐封其“武德骑尉”官职,赐御匾上书“雄风柳絮”四字,并赐北京万寿山贤柏一棵。 民国时期,战火纷纷,民不聊生,御匾丢失,成为永世之憾。但贤柏树至今仍傲立在高窑河村许氏房门外侧,枝叶繁茂,四季常青。贤柏树河南省独此一棵,是山阳儿女的荣耀。今日我们能亲眼目睹贤柏真容,实为三生之幸。

在许氏门前,学生们与猿仙通背拳拳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到当前猿仙通背拳的发展并不顺利,问及原因,拳师们分析,对于这么好的拳种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先师有遗言,只让家传,这也使原先练习猿仙通背拳的人的基数小;二是在焦作地区当前的大背景下陈式太极拳成为民间武术发展的主流,这也使猿仙通背拳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三是政府并没有给予猿仙通背拳实质上的资助,仅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微薄的社会帮助,使其发展更为艰难;四是愿意练拳的人越来越少,并且练习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形成明显的断层,为猿仙通背拳的顺利发展埋下隐患。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许多有识之士正致力于该拳的推广和传播。猿仙通背拳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推崇。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孩子们在练习猿仙通背拳,他们是不仅仅是猿仙通背拳顺利发展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像猿仙通背拳这样未被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希望。衷心的祝福送给为猿仙通背拳的发展而奋斗的拳师们,送给顶着烈日练拳的孩子们,送给祖国所有未被完全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祝愿你们明天会更好。

撰稿人:申国卿 王国亮 郭艳 孙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