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太极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机构 >> 太极文化研究中心

太极文化研究中心

太极文化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目前河南省在建和培育的基地中唯一一个体育类的研究基地,是河南理工大学建校以来获批的第十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高等学校集聚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学术高地,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的创新平台,是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与华夏文化传播的主力阵营,是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太极文化研究中心以其鲜明的地域研究特色、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和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以及浓郁的民族性和传承性,最终获批立项。

太极文化研究中心位于著名的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该中心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百年发展积淀和“太极圣地”的独特太极资源,是国内首家以太极文化发展为研究特色、以服务国家文化传播和地方综合建设为主旨的高校太极文化专业科研平台和教学机构。主要立足太极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太极文化产业与国际传播研究和太极拳与地域武术文化发展研究等3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

一、太极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以马明教授为科研带头人,团队成员(专职)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6人,均在太极拳教育一线从事实践工作,已在各级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出版《陈式太极拳法教程》等多部专著;主持、参与“我国地方太极拳课程的开发实践调查研究”等各级课题20多项,《河南省高等院校地方太极拳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陈氏太极拳》荣获河南省精品课程、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并代表河南省入围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该方向紧密围绕党的十八大开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主题,密切结合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充分依托焦作市太极拳发源地的综合资源优势,重点针对当代高校太极文化教育中的传承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特色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1.太极拳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与历史使命研究;2.高校太极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路径与战略对策研究。

二、太极文化产业与国际传播研究

以张纳新教授为科研带头人,团队成员(专职)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2人,至今已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等体育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国外期刊3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参编《中国武术史》等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其他教材12部;主持、参与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他省部级课题等20余项,河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河南省武术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原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中原武术文化旅游业的战略选择”等成果风格鲜明,较具影响;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各类奖项多项。该方向密切联系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武术文化产业焦点,从河南理工大学所在的“太极圣地”焦作市的综合资源优势出发,研究特色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1.太极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太极文化产业开发与国际传播战略研究。

三、太极拳与地域武术文化发展研究

以申国卿教授为科研带头人,研究团队(专职)包括学校特聘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其中青年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4人,皆为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的科研骨干,至今已发表各级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4项,获得厅级一等奖以上的各级成果多项,方向负责人申国卿博士毕业于国内唯一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点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进入国内体育人文学科排名第一的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以及河南省哲学社科研究项目等课题多项,发表体育类唯一重要期刊《体育科学》论文3篇,《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11篇,出版《燕赵武术文化研究》、《武当文化武当拳》、《陈式太极拳文化探骊》、《2008年度的武术文化激荡》等专著5部,获得CCTV、《中华武术》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国焦作?太极拳国际高峰论坛一等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九届科学大会一等奖以及河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其他成员也在体育类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拥有省部级课题以及较高级别科研成果多项。总体而言,研究团队具备了国内同领域较为领先的综合实力并具有一定影响。研究特色:1.围绕太极、少林两大中原武术品牌,进行国内不同地域特色拳种的传承创新研究;2.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面向全国,辐射全球,进行当代中原武术国际传播、中原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